三維會計


三維會計提出的背景
  三維會計:動態會計的新模式
  同傳統會計一樣,會計演進的動力來自社會環境的變化和人們認識程度的深化。三維會計的提出不是憑空的幻想,而是基於以下背景:

1 企業價值空洞和投資者的困惑

  新技術革命以來,企業似乎紛紛开始沿着一條偏離人們傳統的價值觀念的軌跡發展起來。傳統經濟資源現金存貨、設備等)的經濟重要性在下降,而商標、專利、商譽無形資產开始顯現其價值代表的姿態。尤其是企業的人力資源,更是成爲企業價值的首要源泉。但是人力資源無形資產不同的是,後者經過理論與實踐的長期相互作用已被傳統的會計系統所吸納,而前者卻一直沒有被正式納入財務報告的信息範疇。雖然企業財務報表並求反映人力資源的信息,但由於企業人力資源差異帶來的未來現金流的明顯差異卻是客觀存在的。這一表現在企業財務報表外的信息卻被理性的投資者所捕捉,於是,投資者紛紛开始偏離企業報表資產價值數據,將資源投向其認定爲人力資源價值高的企業。從而,企業投資價值企業報表資產價值的巨額差異出現了,並呈現出隨着知識經濟形態的到來日益擴大的趨勢。最有說服力的可能是廣爲引用的微軟和英特爾的例子。這兩家公司的账面價值之低與其市場價值之高,形成強烈的對比反差。這種差異就像一個巨大的價值空洞,讓傳統會計無法實現真實反映企業價值的目標。
  面對這一價值空洞,投資者顯得有些無所適從。那些習慣依賴會計信息的投資者發現他們所依賴的信息越來越失去相關性。衆多的投資者在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性面前要比以往更加依賴主觀的臆斷。但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就是他們希望得到比現有會計信息系統所提供的新的更加值得依賴的會計信息,以解決由於企業價值空洞帶來的困惑。

2 對價值創造和經濟活動認識的逐步深化

  價值從何而來?什么是經濟活動的本質?馬克思爲我們做出了這樣的解答:勞動是價值的源泉,生產力的基本要素包括三個: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其中勞動者即人的要素是首要的,他們是生產工具的創造者和使用者,是對勞動對象加以改造的主體因素,在生產過程中起決定作用。但縱觀人類漫長的經濟活動的歷史,我們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自然資源資本被看成是價值的源泉而被人熱烈追逐,價值的源泉——行爲被視而不見,而創造價值的主體——勞動者更是淪爲自然資源資本的奴隸,被資源資本的主人當作他們的“會說話的工具”看待。奴隸主、封建主和資本家用殘酷的剝削展示了他們的“財富創造更多的財富”的野蠻邏輯,用勞動人民的斑斑血淚證明着物力資本人力資本的強權支配。
  1776年,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了組織和社會將從勞動分工中獲得經濟優勢的精彩觀點,第一次從經濟學角度研究人的行爲價值的作用;隨後羅伯特·歐文則認識到“關注僱員對企業是有利的”,开始關注人不同於機器的因素,反對殘酷剝削;泰勒通過對工人生產行爲仔細的觀察研究,把他們的行爲價值聯系起來考察和管理,創造了科學管理,用奇跡般的生產效率在歷史上第一次證明了人的因素與物的因素的不同。
  隨後由霍桑實驗开始的行爲科學則更科學、更廣泛地揭示了經濟活動的真實面貌,推動了人們觀念的進一步轉變。人們开始逐步認識到人和人的行爲價值創造中的重大作用和經濟活動是人和物的結合體的真實面目。而促使人力真正擺脫物力束縛的動力,則是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形態的轉變。知識經濟的到來,使得知識和技能成爲生產經營的關鍵,也使得智力勞動超越體力勞動成爲勞動的主要形式。實踐證明,勞動越是體現與勞動資料不同的特性,就越是獲得擺脫資本對它的控制的能力。可以展望,知識經濟將使勞動恢復其價值源泉的真實地位,使勞動者成爲資本的主人;它還將揭示經濟活動的人和物統一體的真實面貌,使得研究人、關心人、造福人、發展人成爲企業經濟活動的主題,使得人和人的行爲的信息成爲企業信息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3 管理領域的嶄新變革

  伴隨着知識經濟的到來和物力資本中心觀向人力資本中心觀的轉變,管理領域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決策者管理者逐步認識到對人的管理才是企業管理的中心所在。“企業再造”、“立體管理”、“流程重組”、“第五項修煉”、“經營未來”等一系列理論與方法都蕴涵着對人及其組織變革、改進人的行爲以獲得競爭優勢的思想。這使得人及其行爲的信息成爲企業高層管理者迫切的需求。團隊組織、虛擬組織、無邊界組織等新型組織形式的出現使得管理人員與被管理人員的界限變得模糊,服從命令的管理模式逐漸向自我取向的管理模式過渡。這又使得以往只需要服從命令不需要自我調整行爲企業員工面臨自我決策、自我調節行爲的新任務。
  管理理論和方式的發展及管理組織形態的變革,帶來了對會計信息的需求變化:
  一是會計信息需求類型的增加,個人或組織行爲價值信息成爲新的需求熱點;
  二是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擴大,全體員工也成爲信息使用者。這種新的信息需求爲三維會計的發展和變革提供了動力。

4 新的產權主體和新的產權界定問題

  知識經濟是以智力資源佔有、配置,以科學技術爲主的知識的生產、分配和使用消費爲重要因素的經濟知識經濟帶來了產權關系的重大變化。如果說產權觀念的產生是產權關系的第一次革命,而產權的多元化所有權經營權分離是產權關系的第二次革命的話,那么在知識經濟時代,產權關系將迎來它的第三次革命,那就是勞動者將憑借他們的勞動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爲產權主體。土地、資本與勞動,被古典經濟學稱爲社會生產的三大要素。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在人類不同的發展時期,這三大要素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圍繞企業的產權,要素的所有者不斷地進行着重復的博弈,博棄的結果決定了產權分布。由於稀缺性的要素往往在社會生產中扮演着決定性的關鍵角色,這種關鍵角色使得這些稀缺性的要素所有者在重復博弈中取得優勢地位,並借此取得社會生產中的支配性產權。
  在奴隸社會,自然資源相對豐富,而勞動力十分短缺,誰擁有勞動力,誰就在社會生產中擁有產權。因此,擁有大量奴隸的奴隸主就成爲產權主體。發展到以農牧業爲主的封建社會之後,勞動力資源增長,相對勞動力而言土地成爲最主要的生產資源(在人口密集的地區例如中國東南沿海、印度兩河流域等地區更是如此),而地主憑借其對土地的所有權成爲自然經濟時期最主要的產權主體。發展到以傳統工商業爲主的資本主義社會,資本成爲制約社會生產的關鍵要素,而資本家就憑借其資本所有權成爲商品經濟時期最主要的產權主體。千百年來,這種在生產要素所有者之間的博弈從來沒有結束過,只是不斷地達到暫時的均衡,然後隨着社會生產的發展,各要素之間的相對地位的變化,又开始了一輪新的博弈
  但是,以往的博弈結果有個共同的特點:無論是奴隸主、地主還是資本家,都是以物力資源所有者的身份牢牢佔據着產權主體的支配地位,而勞動者基本上只在物力資源所有者的支配下得到僅僅賴以生存的生活資料。當人類進入知識經濟階段,新的經濟形態讓人們能夠以從未有過的效率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也使財富分配逐步走向公平。其中最大的原因是,這是一個以知識的生產分配爲主的知識經濟時期,知識和智力將超越物力資源成爲社會財富增長的關鍵,人力資本企業利潤創造的貢獻超過了物力資本,這將使得擁有知識的勞動者逐漸在產權的連續博弈中取得優勢地位,憑借其勞動歷史性地第一次成爲企業的產權主體。這是生產力發展對產權分配影響的必然結果。
  勞動者成爲產權主體帶來了新的信息要求。作爲新的產權主體的勞動者和原有的產權主體都要求企業會計能提供真實可靠的計量有關生產要素貢獻的信息,以便進行產權界定收益分配,維護自身的利益。而不同生產要素的貢獻得到正確計量也是企業能獲得較高的生產效率進而在激烈競爭中得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對於這一點,新制度經濟學家早有所論述。他們認爲,企業活動實際上是不同要素所有者的合作過程,合作能利用彼此的比較優勢,這種合作生產叫做“隊生產”。但“隊生產”遇到的主要問題是生產率計量問題,因爲如果不同質生產要素生產率在生產中能夠得到精確計算的話,組織就能夠根據其生產率提供相應的報酬,要素之間的合作所產生的比較優勢就完全實現,生產率就很高,如果經濟組織計量能力很差,報酬生產率之間只有松散的關系,生產率就較低。因此,勞動者產權大小及比例如何確定?收益如何分配?這是產權主體和產權關系變化後的知識經濟中的新型企業面臨的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5 計算機通信技術空前發展

  是三維會計技術支撐
  一種理論或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往往離不开相關理論和技術的支持。數學與文字的發明和發展是一維會計的前提,紙和印刷術則促進了二維會計的發展和傳播,而現代計算機網絡和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則成爲三維會計產生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以計算機網絡和無线通信技術爲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帶來了信息技術神話般的飛躍,徹底地掃清了三維會計技術性障礙。信息技術革命極大地提高了信息處理效率,同時又極大地降低了信息處理成本。這無疑爲會計系統的改革創造了空前有利的必要條件,也使會計從二維會計提升到三維會計的飛躍成爲可能。

6 現行會計的缺陷

  會計是其環境的產物,與其演進過程中的特定背景相適應。當環境發生本質性的變化時,就顯露出很大的不適應性:首先,會計的對象“見物不見人”,將人力資源這一主導性要素排除在外,就有舍本求末的缺陷;其次,將價值性信息與其導致的主體——人之間的聯系割裂开來,信息無法反映經濟活動的本質;最後,用會計的專門方法,強行把在立體空間進行的動態經濟活動平面化、靜態處理,這樣會計的反映與經濟活動的現實不符。

7 二維會計的內在邏輯分析

  是否具有可擴展性
  現行會計建立在“資產”和“權益”這二維基礎上,可稱之爲“二維會計”。由這二維要素形成的會計等式爲“資產=權益”。從這個等式中我們很難看出擴展的可能途徑。但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考察:“資產”和“權益”是與價值信息的不同方面相對應的要素。與資產對應的是進入會計對象範圍的客觀物質,例如原材料現金等,無形資產也屬於這種物質的範疇。因爲它們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存在。這些物質是價值的載體,說明的是“價值在哪裏”的問題。價值的存在是以這些物質的存在爲前提的,如果這些物質不存在了,價值也會隨之消亡。而與存在相對應的則是一種權利,這種權利某種程度上是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是由人與人對價值的評判及其在評判基礎上的協議或契約決定的。例如債權權益股權權益都是如此。它體現的是價值的歸屬,即“價值到哪裏去”的問題。
  於是,傳統二維會計會計等式 “資產=權益”就可以轉變形式,表述爲“價值的載體=價值的去向”或“價值的存在=價值的歸屬”了。這個二維價值的等式是否能夠進一步擴展呢?一個順向思維的問題就是:既然有了“價值的存在”和“價值的歸屬”,爲什么沒有“價值的源泉”呢?於是,一個符合邏輯推論的新的維度出現了——“價值的源泉”。我們將在後面討論的行爲要素正是說明“價值的源泉”的維度,這與二維會計的內在的邏輯擴展方向正好一致。因此,一個必然的選擇就是:在三維價值邏輯“價值的載體=價值的源泉=價值的歸屬”的基礎上,以行爲作爲第三維,建立“資產=行爲=權益”的“三維會計”。三維會計的新分類 按維分類
  長期以來,會計界一直按“式”對簿記進行分類,就是把簿記分爲單式簿記和復式簿記。而本文提出按照新的分類標准將簿記分爲一維簿記、二維簿記和三維簿記,並相應形成一維會計、二維會計和三維會計

簿記分爲單式簿記和復式簿記的分類標准

  可以理解爲記账方向和方法的不同,具體來說是會計分錄涉及的账戶和方向(入口、項目、條目)的多少。顯然,這是一種根據簿記法這一事物的形式進行分類的方法。本文提出的按維分類的方法,則是一種根據簿記法和會計這一事物的內容進行分類的方法。根據《漢語大詞典》的解釋,“維”是綱要綱紀的意思,即構成所指事物的關鍵要素和基本內容:“維”也是構成空間的基本要素,也即從空間上看,“維”是構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內容和其存在方式。以維分類,是指以簿記法和會計的對象要素的內容和多寡作爲分類標准。簿記法和會計的對象要素是隨着簿記會計的變化發展而發展的,初期的簿記法只反映財產的數量和變化,可稱爲以“財產”(資產)爲基本要素的一維簿記會計);後來簿記法逐漸把權益也納入了其對象範圍,基本會計要素變成“資產”和“權益”兩個,這時可以稱爲二維簿記會計)。而三維簿記和三維會計將其對象要素進一步加以擴展,形成三個對象要素。

按式分類和按維分類在存在區別的同時

  也存在密切的聯系。維是簿記法的內容,式是簿記法的形式,而內容與形式從來就不是相互孤立的。維是式反映的內容,而式是維表達的手段。一方面,一定的內容必定需要一定的形式來表達。一維簿記的一維要素客觀上要求以單式簿記作爲記账手段,而二維會計的二維性質則客觀上要求與二維要素相聯系的復式簿記成爲其記账方法。另一方面,一定的形式總爲一定的內容服務。單式簿記雖然能很好地爲一維簿記服務,但如果把它應用到二維會計則顯得繁雜而無序,難以建立账戶之間的勾稽關系,嚴重制約了二維會計相對一維簿記的優勢的發揮;復式簿記中的因果復式簿記固然可以用於一維簿記,但作爲復式簿記主要形式的分類復式簿記卻只能用於二維會計。而從簿記歷史發展的實踐上考察,簿記的維與簿記的式總是相互聯系的,與一維簿記階段對應的主要是單式簿記;而與二維會計階段對應的是復式簿記。三維會計的基本前提
  研究三維會計,也需要首先建立一些假設條件。這些假設條件是將行爲作爲會計基本要素進入會計系統的前提,也是具體設計三維會計系統最重要的基礎。這些假設是:

1 行爲價值變動的主要源泉

  企業資產權益變動的原因
  社會生產經營是人的一種有意識的社會活動,作爲社會生產經營活動結果的價值變動自然與人的這些活動或者說行爲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這種關系就是,價值變動是人的社會活動的結果。對於這一點,無論是亞當。斯密和卡爾·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還是西方經濟學的生產要素學說都已經說明。另一方面來看,人的社會經濟活動的目的就在於轉移和創造價值,因爲這樣人本身才能生存和發展。雖然從會計的角度來看,除了人的行爲之外,資產價值還受其他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等,但是與行爲相比,這些因素的作用是不可控的、次要的,所以行爲價值變動的主要源泉。
  價值有其載體,從會計的角度看,這個載體就是資產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實際上就是由許多人許多種行爲組成的。從目的來看,企業的這種種行爲就是爲了改變資產,並通過改變資產獲得價值的增值;從結果來看,正是這種種行爲改變了資產的性質,使得資產從一種形態變成另一種形態,也正是這種種行爲改變了資產的數量,使資產增加和減少。因此,行爲企業資產變動的原因。
  價值也有其歸屬,從會計的角度看,這歸屬就是權益契約理論的觀點認爲,權益總是由各種契約關系決定的。這些契約有明示的,也有隱含的。契約的重要作用和結果就是將某種權利與義務與人們的作爲或不作爲聯系在一起。例如,因爲我工作(作爲),所以我拿工資;或因爲我保密(不作爲),所以我獲得獎勵等等。對企業而言,存在着各種各樣的契約。這些契約企業存在的基礎。新制度經濟學最重要的觀點之一就是 “企業契約的組合體”。在企業衆多的契約中,權益契約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權益契約決定了權益的結構和權益分配方式。雖然隨着社會形態的變化,這些契約的形式和其決定的權益分配方式在不斷地變化,而且這種分配方式也並非都具有效率和公平,但有一點卻是始終不變的,那就是只有作爲或不作爲契約規定的行爲,才能獲得契約規定的權益投資者只有按照股權契約的規定,做出了向企業投資、購买企業股票行爲才能成爲企業股東享有所有者權益債權人只有按照債務契約的規定做出了向企業投資,借出其資產行爲才能成爲企業債權人享有債權權益;勞動者只有按照勞動契約的規定,做出向企業投入其勞動的行爲才能成爲企業的勞動者權益人享有勞動者權益。因此,行爲也是企業各種權益及其變動的原因。

2 關於價值行爲屬性的信息是有用的

  只有行爲的信息對信息使用者而言具有效用,提供這一信息才有其必要,三維會計的建立也才有意義。從會計信息質量目標的角度上看,也只有行爲的信息是有用的,能夠滿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才符合兩大會計信息質量標准之一的相關性質量目標。顯而易見,有關行爲會計信息符合這一質量要求。
  首先,行爲價值的主要源泉。這使得通過對行爲及其對價值影響的計量和反映,一方面能爲所有者提供資本保值增值的信息,爲管理當局提供解除資本經營保值增值的責任的工具;另一方面,爲經營管理人員提供行爲價值的信息,爲控制無效和低效行爲,增加有效行爲和高效行爲提供信息支持,從而爲企業競爭提供優勢。
  其次,行爲資產變動的原因。這使得關於行爲的信息成爲考察資產變動過程的依據;更進一層,使得這些信息成爲考察企業價值變動過程的依據,因爲價值變動歷來就是通過資產的變動來表現和衡量的。例如,有了生產加工行爲的具體數據,一方面可以考察這些行爲怎樣一步步引起產品形態的變動,另一方面更進一步可以與其它信息綜合起來,考察這種行爲下的產品怎樣增加其價值。前一種信息可以爲評價資產的生產管理責任提供數據;而後一種信息則可以爲資本保值增值責任提供數據。而對企業管理層來說,兩種信息都可以爲增加有效增值行爲和高效增值行爲,消除無效增值行爲、減少低效增值行爲提供寶貴的數據參考。這些數據無疑將成爲面臨激烈競爭的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法寶。
  再次,行爲權益變動的原因,因此提供行爲方面的信息有利於考察權益的變動原因及其過程,保證各個權益人的權益不受侵犯,報告履行受托經營管理責任的情況。

3 行爲可以用適合的方法進行確認和計量

  首先,行爲具有質的可區分性。人們對行爲的認識程度已經足以將行爲同別的事物區分开來。對於會計來說,則是會計人員具有的知識已經足以將行爲資產權益區別开來。行爲可以分解,不同行爲之間可以相區別。馬克思的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的學說已經說明了勞動行爲的可分解性,而近代和現代行爲科學研究的結果也充分說明行爲是可以分類分層研究的。行爲具有行爲主體上的可區分性。一個行爲或一組行爲總是由特定的主體做出的,這個主體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一個群體。行爲具有質的可分性使得把行爲要素進行細分類,建立行爲明細账成爲可能。
  其次,行爲具有量的可衡量性。行爲具有質的可區分性只是行爲可以作爲會計要素的必要前提,而只有行爲具有量的可計量性特別是具有用貨幣表示的價值量的可計量性,才符合會計要素的確認的基本規則,其信息才具有真正的決策意義。所以,行爲具有量的可計量性是將行爲作爲會計要素進入系統的關鍵所在。在考慮行爲價值進而對行爲價值進行計量的時候,

首先應當明確三個問題

第一 會計系統中的價值

  是通過對資產價值的衡量來計量的。一方面,資產價值的載體,是價值的具體存在形式和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最直接目的,所以對價值的衡量只能通過資產來進行;另一方面,資產的變化往往有確實的憑據,通過資產來衡量價值雖然不一定最准確,卻具有一種讓人們可以接受客觀性。對於會計人員來說則易於解脫報告責任,降低遭受責難的風險權益價值變動就是通過資產的變動來衡量的。行爲作爲第三維會計要素進入會計系統,其價值必然也要通過資產的變化來衡量。

第二 會計系統所考慮的行爲

  的價值行爲企業價值。一個行爲的影響可能是多方面的,其價值是可以從多種角度考慮的,而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其價值量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是如同資產價值概念一樣,作爲會計要素進入會計系統的行爲價值的概念只能是從企業角度考慮的價值。因此,在衡量行爲價值時,不能把行爲對其他主體的價值的影響確認和計量過去。例如,對企業管理人員利用公款進行與經營無關的喫喝這種行爲價值進行確認和計量,就可以分爲對社會的價值、對企業價值和對個人的價值,它們的價值量顯然是不同的。這種行爲對社會和對企業價值可能是負值,但對公款喫喝的個人來說,卻是正值。而我們衡量一種行爲或一組行爲價值,應當從企業的角度進行衡量。這不僅是因爲會計主體假設決定了會計的反映空間,更重要的是,只有從企業的角度考慮和計量行爲價值,才能使得這些信息具有價值。從上例來說,只有真正按照行爲企業價值把公款喫喝行爲記爲負值,才能避免這種行爲的無效性。

第三 會計系統中的價值衡量

  的准確性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一方面,會計在許多情況下,必須對成本價值作出估計。使用合理的估計,是編制財務報表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驟,這些方法可能使得會計信息產生了相對的准確性,但是這並不降低項目的可靠性。例如折舊的估計和壞账准備的提取就是這樣的方法。另一方面,即便採用的是准確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准確性也是相對的。實際上,各種各樣的價值量衡量方法之所以在會計中被採用,其條件並非是它必須絕對准確,而是它能得到人們的承認,能夠作爲達成各種契約的基礎依據。方法的准確性只是人們在考慮是否接受這種方式的一個因素而已。因此,我們在計量行爲價值的時候,也只能要求一種相對的准確性,這種相對的准確性只要能使行爲的信息質量達到使用者的信息質量要求,能夠作爲確定契約和做出決策的依據就可以了。三維會計的基本特徵
  三維會計是在傳統的以資產權益爲基本要素的二維會計的基礎上,增加行爲基本要素的三維立體會計信息與管理系統。與以往的會計形態——一維會計和二維會計相比,三維會計具有許多新的特徵。

這些特徵主要有

  1.三個基本的對象要素
  資產權益行爲。這是三維會計的最根本特徵,也是其與一維會計和二維會計最大的區別所在。
  2.新的會計等式
  “資產=行爲=權益”。其中,資產價值的載體,行爲價值的源泉,權益價值的歸屬。

3 三維會計空間

  企業發展空間
  在明確了三維會計的基本要素之後,再將三維會計的“資產權益”、“行爲資產”和“行爲權益”三個平面進行組合,可完成從平面到空間的總結和綜合。將三個平面按照其內在邏輯組合可以形成以下空間圖:
  其中,三個方向軸分別是行爲資產權益基本要素,動態要素爲:資產增值、資產減值、資產淨值行爲增值、行爲減值、行爲淨值權益增加、權益減少、權益淨值
  這樣,三個方向軸或三個基本要素、三個二維平面、九個動態要素構成了三維會計立體空間,這個空間有點有面,有靜有動。通過這個空間,三維會計實現對會計主體的價值流動的過程和結果,對企業價值的源泉、價值的載體和價值的歸屬進行全面立體反映。三維會計空間的建立,也使得用會計的語言描述企業發展態勢的方式從平面擴展到空間,從而變得更爲生動和形象。成長企業在空間上不斷擴張,而收縮和衰落的企業則朝着相反的方向變化,穩定的企業只能維持原有空間。

4 採用三式關聯記账規則

  三維會計等式中的各要素的增加和減少,不再像二維會計等式中那樣用同樣的記账符號表示(例如,在二維會計中,資產增加和負債減少都用“借”表示,資產減少和負債增加都用“貸”表示),而採用不同的記账符號表示。基於這個原因,在設計三維會計記账符號時,我們不但要對不同類別的要素採用不同記账符號,還要對同一要素的增加、減少也用不同符號加以區別。因此,需要的記账符號數目就爲“3×2”=6個。本研究設定,這些符號及其與要素變化的關系如下:
  資產增值-“增”,資產減值-“減”;行爲增值-“正”,行爲減值-“負”;權益增值-“來”,權益減值-“去”。
  其中,資產指的是資產账戶,包括“資產”、“資產增值”、“資產減值”、“資產淨值”四類;行爲指的是行爲账戶,包括“行爲”、“行爲增值”、“行爲減值”、“行爲淨值”四類;權益指的是權益账戶,包括“權益”、“權益增值”、“權益減值”、“權益淨值”四類。於是:
  因爲:資產=行爲=權益,同時,資產淨值=行爲淨值=權益淨值
  所以:資產增值-資產減值=行爲增值-行爲減值=權益增值-權益減值,
  轉化爲等式:
  “增”-“減”=“正”-“負”=“來”-“去”
  根據三維會計等式設定的行爲引起資產權益內在變化的規律,可將其記账規則總結如下兩條:
  ①每筆分錄都包含行爲要素,即或者有記账符號“正”,或者有記账符號“負”,二者必居其一;
  ②在記账總金額上,資產增減值之和、行爲增減值之和、權益增減值之和永遠相等,即資產行爲權益三維綜合平衡。
  以上規則的制定是基於行爲是一切資產權益變化的原因的假定,同時也基於“資產=行爲=權益”的基本會計等式。爲便於記憶,將上述記账規則稱之爲“三式關聯記账法”,簡稱“三式記账法”,其基本內容概括爲一句話,就是“非正即負,三維平衡”。

5 建立三維報表體系與立體信息結構

  三維報表不但報告資產變動情況——企業財務狀況表和權益變動情況——損益表,還報告企業會計期間的行爲價值情況,即企業經營行爲種類、性質、過程和效果。其中效果就是行爲怎樣影響資產權益的變動的,不但說明行爲的結果,還充分說明行爲的過程,並適當說明行爲的原因。新設計的報表體系是:三維財務狀況平衡表、行爲增值表資產增值表權益變動表,以及有關的附表。三維會計的意義

1 三維會計能提供的新的基本信息

  三維會計通過將第三維向量“行爲價值”納入會計體系,極大地擴充了會計的信息容量,形成了三維立體信息空間,因而較二維會計具有巨大的優勢。具體來說,三維會計能夠提供以下新的基本信息:
  (1)有關企業勞動者勞動效率的信息。由於將價值的變化通過具體行爲來核算,就使得每個勞動者自己的行爲企業所做的貢獻大小一目了然。勞動者的勞動價值和勞動消耗的相關信息都可以從账戶中得到,這爲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資源配置提供了量化管理的依據,必將極大地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
  (2)提供了勞動者權益的信息。勞動者作爲企業權益的所有者之一,其依據就是勞動者用自己的勞動能力向企業投資,通過勞動創造了新的企業價值。但勞動者特別是作爲個體單位的勞動者個人究竟應當擁有多少企業權益,卻一直無法衡量。究其原因,就是因爲二維會計不能提供有關勞動者行爲帶來的企業價值變化情況的信息。三維會計通過將行爲這一要素引入會計系統可以爲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一個新的途徑。
  (3)提供了行爲企業資產個別成本價值的作用和責任的信息。通過對經濟行爲價值影響的計量,可以清楚地發現這些行爲企業資產價值成本的影響。這一方面使以市場價值企業個別成本資產進行計價成爲可能,企業得以獲得怎樣降低企業資產個別成本的信息,另一方面可明確導致當前結果的責任。
  (4)提供企業發展潛力和更相關的決策信息。相對二維會計提供的資產權益和傳統的收入費用信息,三維會計能提供對企業價值增長原因更加相關經濟行爲的信息。從而,三維會計能使其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增長趨勢有更准確的把握,因爲企業的未來更多地取決於運作企業的人力資源的質量。
  除了以上新的基本信息,信息提供者或使用者還可以通過將三維會計的基本信息加以重新整合來獲取更多更深層次的信息。

2 三維會計相關領域的支持

  作爲會計信息系統的核心技術,三維會計的實行將給相關領域特別是直接依賴會計信息的領域提供巨大的支持。本文僅以人力資源會計、生產管理作業成本分析和責任會計爲例說明。

(1)三維會計對人力資源會計的支持

  三維會計對人力資源會計的支持,首先表現在三线會計能夠提供行爲價值的貢獻的相關信息,從而爲人力資源價值的衡量提供重要的數據。人力資源價值計量是人力資源會計研究中的最大難題之一。以往的價值計量往往採用歷史成本工資貼現商譽比例等方式來計量,卻都難以真正反映人力資源價值。實際上,人力資源價值正在於它能通過其行爲創造價值。因此,人的行爲及其對價值的影響的數據,應當是計量人力資源價值的最重要的依據。以往的二維會計的局限性注定它不能提供這方面的信息,而三維會計的實行則將徹底彌補這一信息空白,它提供的經濟行爲價值的歷史數據,也就成爲計量人力資源現實價值的重要依據,從而通過對人的行爲價值計量實現對人力資源價值計量,爲解決人力資源價值計量問題提供最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三維會計的實行,能突破二維會計確定物力資產創造價值並分享全部收益的觀念,把價值創造過程提升到人的層次來確認和計量,從而能夠進一步確定人對企業所作的貢獻的大小,爲確立人力資本中心觀,確定企業收益在物力資本人力資本之間以及各不同人力資本之間的分配提供信息支持。這將改變傳統的人力資源會計不把人力資源作爲一項權益確認和計量的局面,爲財務會計與勞動者權益會計的統一提供基礎。

(2)三維會計作業分析的支持

  總體來看,作業分析主要分爲三個層次:資源動因分析、作業動因分析和作業綜合分析。由於傳統的二維會計是建立在對資產層次的價值確認和計量的基礎上,而作業分析的對象卻是企業作業,這就造成了信息系統與信息用途的不相容。因此作業分析的三個層次分析的原始數據都不能直接從二維會計系統獲得,而必須通過對二維會計信息和企業其他信息系統的信息的綜合分析獲得。這一方面提高了作業分析的工作難度,另一方面影響了作業分析的准確度和分析結果的可信度。而三維會計的實行將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三維會計本身建立在對行爲層次的價值確認和計量的基礎上,實現了會計信息與作業分析的無縫鏈接,作業分析所需數據可以很方便地從會計系統直接獲得。因此,三維會計的實行將對作業分析提供最有利的支持。

(3)三維會計企業生產管理的支持

  實踐證明,最高級的生產管理形式是人的自我管理與外在管理的有機統一。而爲生產者提供其行爲及其結果的信息是實現有效自我管理和外在管理的前提。二維會計由於其二維局限,只能側重於爲外在管理提供信息,而三維會計突破了這一局限,它不但包涵了二維會計的信息平面,還通過行爲這一第三維度建立起三維信息空間,使得它不僅能夠像二維會計爲外在管理提供相關信息,還將價值的考察具體到人的行爲層次,實現了對人的行爲及其價值影響的確認和計量,成爲能夠提供自我管理信息的嶄新系統。只要採用適當的信息輸出方法,就能進一步實現向行爲人及時提供自身行爲相關信息,從而使生產者能夠及時主動地採取相應的改進措施調整自身的行爲,建立起高效的信息良性反饋機制,真正實現行爲者的自我管理

(4)三維會計對責任會計的支持

  責任會計的根本目的在於通過明確責任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其原理可以用科斯的交易費用理論解釋爲:事後的交易費用可以用事前的交易費用來降低。建立在傳統的二維會計基礎上的責任會計由於會計系統不能提供有效的與行爲行爲及其價值影響相關信息的固有局限,難以對責任人的行爲責任做出准確的界定。因此,在責任會計實行的過程中仍然經常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三維會計的實行將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它按照需要將行爲人的行爲及其結果予以確認和計量,使行爲人的責任一目了然,大大降低事後明確責任的交易費用。這爲企業中責任會計的有效實行提供了強大的支持。三維會計的前景展望
  理論之所以重要,正在於它能指導實踐。因此,在提出和初步設計三維會計之後,進一步考察三維會計的應用前景是非常必要的。
  辯證唯物主義認爲,事物發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爲自己开闢道路時,要經歷由可能性向現實性的轉化過程。而這種轉化不是無條件的轉化,而是有條件的轉化。從二維會計到三維會計的轉化也是如此。在本文第一部分中,已經論述了三維會計產生的背景。從中可以看出,正是信息使用者日益發展的信息需求和二維會計的信息提供能力之間的矛盾,成爲三維會計產生和發展的內在根本動力。而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則將爲這種矛盾的解決提供客觀的條件。這就是三維會計應用的必然依據。這種必然性決定了三維會計代替二維會計趨勢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這種替代需要有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需要社會經濟形態的逐漸進化,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企業信息處理能力的發展,信息使用者對行爲及其價值需求程度不斷提高,人的觀念的根本轉變等等主客觀條件,更需要三維會計理論和方法的逐步完善。我們相信,只要能夠抓住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規律,理論就終究會有生命力。三維會計研究雖然還有漫長的路要走,但我們卻確信其有美好的未來。

熱門資訊更多

TSFOREX用戶登錄
captcha
TSFOREX用戶注冊
TSFOREX密碼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