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

資本論》
馬克思《資本論》

Karl_Marx 卡爾·馬克思
馬克思資本論

 

永遠的馬克

據報道,隨着華爾街金融危機的蔓延,自由資本主義受到廣泛的社會質疑。在德國馬克思的《資本論》成爲今年聖誕節的最佳禮品,銷量比2005年增加兩倍。據說,德國現任財長施泰因布呂克現在正在閱讀《資本論》,這位在金融危機中焦頭爛額、寢食不安的財長,現在成了馬克思的“粉絲”。 

1999年,英國劍橋大學發起“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評選,結果是馬克思位居第一。同年,英國廣播公司也進行了同一命題的全球網上投票,結果仍是馬克思位居第一。2002年,英國路透社搞了一次“千年偉人”的評選,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遜於愛因斯坦。2005年,英國廣播公司又進行了“最偉大哲學家”的評選,馬克思以近28%的得票率位居第一,位居第二的休謨的得票率僅爲12%多。

英國是當代資本主義的發祥地,馬克思則是資本主義體制的尖銳批判者。馬克思《資本論》的寫作,也主要是在英國完成的。然而,在資本主義歷史最悠遠的英國,在資本主義發展最充分的歐洲,這位資本主義體制的批判者卻獲得精神和思想上的極高認可。這似乎是一個極有興味的悖論。

在西方,即使馬克思主義的反對者也承認馬克思的思想力量,認爲他是資本主義社會深刻的“病理學家”。眼下,當金融海嘯席卷而來,資本主義生大病、打擺子之際,馬克思的思想受到社會更多更強烈的關注,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馬克思是全面研究資本運動規律的第一人,他肯定了資本的力量,也發現了資本的痼疾。只要有資本運動的現實存在,馬克思思想中的科學分析和價值力量就會不時造訪人們的頭腦和心靈。

我曾到過馬克思的出生地特裏爾城,並造訪馬克思的故居。當時故居沒有开放,只能站在門前,遙望着馬克思的浮雕頭像,深吟良久。此時,我想起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這個人的逝世,對於歐美战鬥的無產階級,對於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但是,從另一種意義上說,時至今日,人們仍時時感受着馬克思的精神光芒和心靈跳動。

金融危機“捧熱”《資本論》


隨着金融危機爆發,年輕讀者再次對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的巨著《資本論》產生了興趣。圖爲德文版《資本論》。

華爾街金融危機的蔓延,讓自由資本主義走入了死胡同。批判資本主義的鴻篇巨著《資本論》重新成爲讀者的寵兒。德國出版商預測馬克思的《資本論》將重新成爲今年聖誕節最佳禮物,目前該書的銷售量相比2005年已提高兩倍。 

馬克資本論—讀者多是青年一代

柏林卡爾-迪茨出版社社長尤爾根•施特隆普說:“現在,馬克思又成爲了時尚。我們看得非常清楚,現在馬克思的書非常熱銷,我們預計到了今年年底,銷量還會增加很多。因爲很多人都會選擇這本書做聖誕節的禮物。”

馬克思的著作中,最暢銷的還是他在1867年出版的《資本論》第一卷。施特隆普介紹說,現在這本書的主要讀者是青年學者。因爲這次金融危機的大爆發告訴青年一代,新自由主義的幸福諾言並沒有兌現。

銷售量提高兩倍

據施特隆普透露,如今在德國,《資本論》銷售量與2005年相比提高了兩倍。據統計,在德國黑森地區《資本論》最爲暢銷。

資本論》是馬克思獻給全世界無產階級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學文獻。100多年前,它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現在隨着金融危機的爆發,年輕一代的讀者們再次產生了閱讀這部鴻篇巨制的熱情。

也正是因爲《資本論》的巨大銷量,英國媒體开玩笑稱,如果馬克思還在世的話,《資本論》的巨額版稅收入會讓他輕松進入福布斯富豪榜。

德國財長成馬克思粉絲

現在,越來越多的德國人也准備开始了解這位一百多年前的偉大思想家。

影響力逐步擴大的德國左翼黨領袖拉方丹自然是馬克思的堅定信徒。因爲金融危機而焦頭爛額的德國現任財長施泰因布呂克,現在也开始閱讀《資本論》。如今已經數個月沒有睡個安穩覺的施泰因布呂克,甚至成了馬克思的粉絲。

施泰因布呂克在接受德國《明鏡周刊》雜志採訪時說:“通常情況下,大家都承認馬克思理論的相當一部分是不錯的。”《漢堡晚報》則評論說:“現在馬克思的魅力正在飛速增加。”

資本論》


1867年9月14日,《資本論》第一卷在漢堡正式出版,其余各卷在馬克思1883年逝世以後由恩格斯整理出版。《資本論》是馬克思用畢生的心血寫成的一部經典巨著,是馬克思“整個一生科學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獻給全世界無產階級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學文獻。它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

正如達爾文的《進化論》發現自然界的進化規律一樣,馬克思的《資本論》發現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資本論》是一百多年前的著作,當今世界的形勢已發生巨大的變化,但它的基本理論仍然是今天的人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資本
馬克資本

資本
馬克資本

釋義

資本論》是馬克思用德語寫作、由恩格斯等編輯的一部政治經濟學著作,第一卷初版於1867年。這部作品對資本主義進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對日後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諸多領域有着深遠影響。
思想來源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古典經濟學家的理論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全新的觀點,同時吸收了黑格爾的辯證法方法,也受到了法國社會主義者傅立葉、聖西門,以及無政府主義者蒲魯東等人的影響。馬克思自己認爲他的目的是:「用辨證的方法,經過批判,得出一個科學的結論」,通過分析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找出現代社會的運動規律」,爲現代工人運動提供科學的依據。爲此,他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中埋頭鑽研經濟材料達12年。
亞裏士多德爲代表的古希臘哲學,是馬克思另一個重要的思想根源。馬克思早年受過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的訓練,熟悉西方古典詩歌和哲學。他的博士論文就是關於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哲學本質的比較。很多學者認爲馬克思對「資本」「三段論」式的分析框架(商品流通的「一般形式」C-M-C,以及「高級形式」M-C-M,其中C代表商品,M代表貨幣)深受亞裏士多德政治學和尼各馬可倫理學的影響。馬克思關於機器和奴隸制等的觀點也有着亞裏士多德思想的痕跡。

主要內容

全書概要
盡管馬克思對商業活動對社會的影響相當關注,他在書中卻堅持用客觀的方法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運動法則」,分析其根源,並預測其未來發展。他的目標是揭示資本積累背後的動力,解釋消費、競爭、地租、資本的集中、勞動工資的增長、工作環境的變化、金融系統的運作,以及利潤率的遞減趨勢等諸多經濟現象,並分析它們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馬克思首先討論了商品價值的定義。商品是供交換用的勞動產品。同亞當•斯密等古典經濟學家一樣,馬克思認爲商品價值分爲使用價值交換價值。獨立於人的主觀意識之外的「物」,具有客觀的有用性。這種有用性構成商品的使用價值。在不同種類不同數量的商品進行交換時,商品交換價值得以體現。馬克思否認商品交換價值的主觀性,認爲不同商品間可以交換,是因爲有某種客觀的衡量標准來確定不同商品價值馬克思批判繼承了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認爲勞動是衡量不同商品價值量的唯一標准。這裏的勞動,指抽象意義上生產商品所付出的人的勞動。
馬克思認爲,資本主義發展的動力源於資本生產過程中對勞動者的剝削和異化。資本家按照市場價格支付勞動者工資,但勞動者在規定工時內所生產商品的實際價值超過了所獲的工資。這部分超出工資價值資本家無償佔有馬克思將這部分價值稱爲「剩余價值」。由於資本壟斷了生產數據,勞動者無法獨立地進行生產,故只能出售自身勞動力,供資本家剝削。
馬克思認爲,資本只有不停地榨取勞動力,才能獲得發展。在馬克思的分析中,資本家爲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會刻意壓低勞動者的工資,使工資保持在一個僅能維持勞動者(及其家庭)生存、並使人口得以增長的較低水平。新增的勞動人口爲資本的再生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剝削對象。由於資本家之間的激烈競爭,競爭力較弱的中小企業逐漸失勢,被強勢的企業吞並或擊垮。這導致小資產階級逐漸淪爲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在人口中的比例逐漸下降,而無產階級的比例則相應上升。這導致社會最終被割裂爲兩個利益直接對立的階級。
馬克思的研究,主要着眼於資本主義的結構性矛盾,而不是表現爲階級矛盾的社會矛盾。「矛盾運動[gegensätzliche Bewegung]的根源是勞動的二重性」,並不單純表現爲勞動與資本,或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鬥爭。馬克思借用黑格爾的術語,將這種運動描述爲階級「背後」更深層次矛盾的體現。這種矛盾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客觀規律。同樣,《資本論》並未明確提出社會主義革命的具體計劃,而着重構建了關於潛在的社會革命的爆發條件的理論。正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的,資產階級一手創造出了自己的掘墓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科技進步推動了生產力的極大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體現爲商品的使用價值);但另一方面,生產率的提高同時降低了商品交換價值,並導致了利潤率的降低。這導致了「生產過剩下的短缺」。其具體表現是,資產階級爲了追求利潤,不斷擴大生產規模。而佔社會人口大多數的無產階級因爲工資水平較低,無力購买新增的大量商品,導致商品積壓,最終導致經濟危機。生產數據的私有制與生產產品的社會化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它導致經濟危機周期性地反復發生。該矛盾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無法得到根本的解決。
商品」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最基本單元。它在爲消費者提供有用性的同時,又爲商品生產者帶來利潤。由於商業交換本身並不具有必然受到道德約束,流通和對利潤的追求會導致社會中經濟與道德的衝突和分裂,以及主觀的道德價值與客觀的經濟價值的分離。馬克思認爲,政治經濟學應該研究價值分配方式,使經濟學的發展符合法律和道德觀念。
馬克思認爲政治經濟學家應該按照客觀規律去研究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社會的經濟發展規律如同自然科學一樣」,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人們應該了解這種規律,依照客觀規律行事。商品生產要進行社會化,要有意識地控制商品生產,以使其達到最大的利用度。但是,馬克思也在第一版序言中明確指出,即便人們認識、掌握了社會發展的規律,也不能幻想通過改變上層建築,促成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資本論•第一卷》
分析「資本生產過程」。
主條目:《資本論•第一卷》
資本論•第二卷》
分析「資本流通過程」。
主條目:《資本論•第二卷》
資本論•第三卷》
總論「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
主條目:《資本論•第三卷》
資本論•第四卷》
主條目:《資本論•第四卷》

出版
資本論》第一部出版於1867年,在馬克思去世前已經完成了第二部和第三部的草稿,由恩格斯完成最後的編輯出版工作,在1885年、1894年相繼出版。第四部叫做《剩余價值理論》是由卡爾•考茨基在1905年-1910年編輯出版的,其它部分手稿都是幾十年以後出版的。有論者認爲,《資本論》是馬克思按照層層遞進的辯證邏輯撰寫的,因爲出版周期長達一個世紀,在人們能獲得全書之前,已經根據最早出版的《第一卷》形成了所謂「經典化、公式化」的理解,從而妨礙了人們對馬克思真正意圖的理解。

評價
李克洲在其所著《馬克勞動價值理論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一書中,揭示了馬克思的《資本論》,是建立在混淆不同所有制下的商品價值決定理論之上的,從而其核心理論--剩余價值理論,是錯誤的。
波勞厄(S. S. Prawer)在其著作《卡爾馬克思和世界文學》(1978年出版)中評價,認爲《資本論》不僅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也有很大的文學價值
馬克思的經濟批判源於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該理論認爲商品價值有客觀標准可循。而邊際主義則認爲,某件商品是否有價值,其價值多少,對於不同的人而言並不相同。也就是說,價值本身是主觀的。他們認爲價值由(完全主觀的)供給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點決定。
卡爾•波普爾認爲,馬克思的所謂科學社會主義缺乏可證僞性,不能視作科學。但盡管馬克思的理論並不成功,但無可否認他創作態度的真誠。從人類思想進步的角度看,馬克思爲後人提供了寶貴的思想,證明一個錯誤可以偉大到何等地步。他也高度評價了馬克思的「真誠」和「敏感」。
今天,很多經濟史學看重《資本論》在思想史和經濟史上的文獻價值。而歷史和現實則證明了資本論的價值(比如近年來的經濟危機中,資本論的銷量大幅上升

參考文獻

1.http://www.cctb.net/mejd/slyj/200502240030.htm
2.汪丁丁等譯,卡爾•波普爾《开放社會及其敵人》,第十三章,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金融危機「捧熱」《資本論》(於2009年9月17日查閱)
4.李克洲着,《馬克勞動價值理論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外部連結
資本論》第一卷(簡體中文)
資本論》第一卷(英文)
資本論》第二卷(英文)
資本論》第三卷(英文)
資本論》第四卷(英文)
恩格斯編寫的《資本論》摘要

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著作
卡爾•馬克思  全名卡爾•海因裏希•馬克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A6%AC%E5%85%8B%E6%80%9D
本文介紹的是德國哲學家、思想家卡爾•馬克思:
卡爾•海因裏希•馬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早期在中國被譯爲麥喀士,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猶太裔德國人,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並精通哲學、歷史、政治經濟學、佔星學還有數學。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他是近代共產主義運動、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支持他理論的人被視爲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最廣爲人知的哲學理論是他對於人類歷史進程中階級鬥爭的分析。他認爲這幾千年來,人類發展史上最大矛盾與問題就在於不同階級的利益掠奪與鬥爭。依據歷史唯物論,馬克思大膽的假設,資本主義終將被共產主義取代。

學派/流派
馬克斯主義、共產主義
主要領域
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倫理學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 (1843年)論猶太民族問題 (1843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1844年)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 (1845年)哲學的貧困 (1845年)僱傭勞動與資本 (1847年)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 (1852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 (1857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 (1859年)剩余價值理論共三卷 (1862年)工資價格利潤 (1865年)資本論第一卷 (1867年)法蘭西內战 (1871年)哥達綱領批判 (1875年)

恩格斯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81%A9%E6%A0%BC%E6%96%AF

Engels 恩格斯
弗裏德裏希•恩格斯
弗裏得裏茨•範•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國哲學家,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爾•馬克思的摯友,被譽爲「第二提琴手」,他爲馬克思創立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大量經濟上的支持,在馬克思逝世後,幫助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資本論》等著作,並且領導國際工人運動。
著名思想
馬克思主義哲學
德國農民战爭 (1850年) 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 (1852年)反杜林論 (1878年)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1880年)自然辯證法 (1883年)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1884年)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1886年)

兩人合着
德意志意識形態 (1845年)神聖家族 (1845年)共產黨宣言 (1848年)美國內战 (1861年)資本論第二卷 (1885年)資本論第三卷 (1894年)
背景
資本論》

資本論》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輝煌巨著,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研究的高峰。當時,隨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歐洲的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社會所固的矛盾明顯地暴露出來,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日益尖銳與復雜化。爲了鬥爭的需要,爲了給無產階級提供強大的理論武器,馬克思开始着手研究政治經濟學。他廣泛閱讀和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深入研讀了一千五百本以上的著作,做了大量的摘錄和筆記,並在此研究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完善他的理論。1867年9月14日《資本論》第一卷在漢堡正式出版,其余各卷在他1883年逝世以後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馬克思爲寫作這本書用了整整20年的時間。馬克思從無產階級的革命利益出發,爲了完成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他橫眉冷對階級敵人施加的瘋狂政治迫害和一些流亡者敗類散布的卑鄙的人身攻擊,不顧個人和家庭的貧病交迫,夜以繼日地從事緊張的理論研究工作。他在1857年致恩格斯的信中說:“我現在發狂似地通宵總結我的經濟研究。爲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問題搞清楚。”“這項工作非常必要,它可以使公衆認清事物的實質。”

簡介
資本論》

資本論》是馬克思用畢生的心血寫成的一部光輝燦爛的科學巨著,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的全部發展過程,以數學般的准確性證明這一發展的方向必然引導到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確立。《資本論》武裝了無產階級,成爲無產階級進行革命鬥爭的強有力的理論武器。是馬克思“整個一生科學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獻給全世界無產階級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學文獻。它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成爲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強大思想武器。

資本論》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徹底的批判。馬克思認識到了經濟過程的動態性,並預見到了經濟周期的存在,而且發展了關於經濟活動的封閉理論。他同時還是第一個將經濟和歷史聯系在一起的經濟學家,而《資本論》就是他這種創舉的體現。

資本論》是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爲指導,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同時也使唯物史觀得到了科學的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資本論》運用唯物史觀的觀點和方法,將社會關系歸結爲生產關系,將生產關系歸結於生產力的高度,從而證明了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自然歷史過程。同時《資本論》也沒有簡單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一般過程歸結爲它們的共同基礎——物質生產過程,而是從物質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中引出了全部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內容和形式。

誕生
資本論》

1848年歐洲大革命失敗以後,馬克思和恩格斯到了巴黎,他們認真地總結了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從中認識到,要建立無產階級政權,必須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這對於指導今後的工人運動具有重要意義。由於馬克思領導了工人運動,他也成了巴黎“不受歡迎的人”。1849年夏末,馬克思第四次接到“驅逐出境”的命令,以前,普魯士政府、比利時政府、法國政府均曾驅逐過他。爲此,馬克思曾憤然退出普魯士國籍,要做一個沒有國籍的“世界公民”。

馬克思在巴黎住在百合花大街45號,這一天,幾個警察奉命向他宣讀了驅逐令,這對於當時的馬克思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這並不是因爲法國不歡迎他,而是因爲他此時正陷入“財政危機”,自己家的所有積蓄已全部用作革命經費,連家具也早已變賣,僅有的一套銀質餐具也送進了當鋪。而且,妻子燕妮·馬克思又即將分娩,此時被趕走,困難可想而知。但是,既然不爲反動派所容,就只有另奔他國了。馬克思攜帶全家,變賣掉所有日常用品,來到了著名的霧都倫敦。來英國之前,馬克思一家是兩手空空,到了倫敦,仍然是身無分文。因此,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因爲付不起房租而被迫舉家遷移。开始,他們住在倫敦安德森大街4號,每周房租6英鎊,這對馬克思一家來說,簡直是不讓他們喫飯了!因拖欠房租,房東叫來了警察,收走了馬克思一家的全部東西,甚至連嬰兒的搖籃、女兒的玩具也沒留下。他們搬進了累斯頓大街的一個旅館,租金每周5英鎊,不久,他們又被主人趕走。1850年5月,馬克思搬進迪安大街45號,不久,又因房租遷到了這條街的28號,一家七口 住在兩個狹窄的小房間裏。這年的12月,馬克思領到了一張英國倫敦博物館的閱覽證,從此,閱覽室成了他的半個家,他每天從上午9點一直工作到下午8點左右,回到家裏還要整理閱讀材料所記錄的筆記,一般情況,他都是到深夜二三點鐘才休息。他曾對別人說,我爲了爲工人爭得每日8小 時的工作時間,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時。那么,馬克思在倫敦博物館裏都做了些什么呢?原來他是在認真寫揭露資本主義罪惡的皇皇巨著《資本論》。他每天所摘錄的大量資料,都是在爲寫作《資本論》做准備的。其實,早在1843年,馬克思就开始研究政治經濟學了,只不過到這時,他把主要精力集中運用到了這部書上。據有人統計,在世界一流的倫敦博物館所藏圖書中,馬克思閱讀過的書籍有1500多種,他所摘的內容和整理的筆記有1 00余本!爲了更好地完成《資本論》,他廣泛收集有關各學科資料,如農藝學、工藝學、解剖學,更不用說歷史學、經濟學、法律學了。總之,只要與《資本論》有關,不管多么艱難,他也要尋找下去,研究下去。甚至連“藍皮書”他都一本本閱讀了。“藍皮書”是英國議會專門發給議員的報告材料,因其封面爲藍色,所以叫它藍皮書。英國議會的藍皮書每到一定時候就會下發到議員手中,對於議員來說,此書並沒有多大用處,所以它實際上就是一本又一本的廢紙,在廢紙堆裏,經常可以見到這種小冊子。但對於馬克思來說,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因爲他要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去研究資本主義剝削工人的本質,所以,這些官方材料是彌足珍貴的。它裏面記錄着英國每年、每階段的經濟報告及經濟政策,因此是研究資本主義經濟的第一手資料。馬克思非常認真地閱讀着,不時地把其中重要的資料摘錄下來。

馬克思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1856年10月,馬克思遷居到倫敦西北的肯蒂士鎮,這樣,離倫敦博物館更遠了。但馬克思並未間斷工作,他仍然沒日沒夜地在博物館裏工作着。餓了,啃一口幹面包,渴了喝一杯白开水,疲倦了,就站起來跳兩下,然後繼續工作。不管是刮風下雨,他也從未因天氣問題而不到博物館去。終於,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出版了。馬克思懷着無比興奮的心情緊緊地捧住了這部剛剛出版的著作。《資本論》的出版,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一件重要大事,它迎來了無產階級的新 的鬥爭歷程。在這部書中,馬克思通過大量事實,詳細而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揭穿了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祕密”,暴露了資本主義殘酷剝削工人階級的醜惡本質,也指出了工人階級之所以極其貧困的原因.書中一個重要的理論,就是“剩余價值”學說,馬克思指出,幹活付錢,這是錯誤的認識,就是說工人幹活,資本家付給他錢,看來這並沒有什么不對,但是實際上,這不是“等價交換”,工人爲資本家勞動所創造的財富遠大於自己所得的報酬,如一個工人一天勞動 所得爲8元錢,而他在一天之內爲資本家所創造的利潤遠遠不止8元,可能是16元,也可能是24元,還可能更高。這怎么能是“等價交換”呢?那么這多余的部分,即這個工人工資之外的8元或16元或更高的數額,就是“剩余價值”,資本家無償地剝削走了。馬克思把這個“帳”算清以後,資本家剝削工人的本質、手段、訣竅就給暴露出來了,這使廣大工人階級更認清了資本家的剝削方法,從而爲自己爭取更高的待遇准備了充足了條件。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斷然指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必然勝利都是不可改變的,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就爲無產階級的革命鬥爭提供了理論武器,增強了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決心和信心。

特色
資本論》

資本論》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邏輯、辯證法和認識論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爲一體。正如列寧所說:“在《資本論》中,唯物主義的邏輯、辯證法和認識論〔不必要三個詞:它們是同一個東西〕都應用於一門科學”。馬克思使用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邏輯與歷史一致的方法,對資本主義社會矛盾運動的辯證分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系統全面地闡述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產生、發展和克服的過程,從而透徹詳盡地闡明了唯物辯證法關於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的學說,闡明了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在《資本論》中是對唯物辯證法的豐富和發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資本論》的方法不亞於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發現。

正如達爾文的《進化論》曾發現有機自然界的進化規律一樣,馬克思的《資本論》也發現了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資本論》是馬克思用畢生精力著述的偉大的科學巨著,是人類歷史上經驗和智慧的結晶,是對國際工人運動鬥爭經驗的總結。它的出版,宣判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末日,爲無產階級革命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因此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作者
馬克
資本論》作者,卡爾•亨利希•馬克思(KarlHeinrichMarx,1818年—1883年):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資本論》第一卷在德國漢堡正式出版。這一巨著的問世,不僅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標志着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誕生,而且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進行了最爲全面的科學論證。《資本論》第一卷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重要的著作,而且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主要的著作。被譽爲:馬克思一生最偉大的主要理論著作、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光輝燦爛的科學巨著。

資本論》是馬克思用畢生的心血寫成的一部光輝燦爛的科學巨著,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的全部發展過程,以數學般的准確性證明這一發展的方向必然引導到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確立。《資本論》武裝了無產階級,成爲無產階級進行革命鬥爭的強有力的理論武器。是馬克思“整個一生科學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獻給全世界無產階級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學文獻。它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成爲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強大思想武器。

資本論》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徹底的批判。馬克思認識到了經濟過程的動態性,並預見到了經濟周期的存在,而且發展了關於經濟活動的封閉理論。他同時還是第一個將經濟和歷史聯系在一起的經濟學家,而《資本論》就是他這種創舉的體現。

內容

資本論》是一部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光輝巨著,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列寧指出:“馬克思認爲經濟制度是政治上層建築借以樹立起來的基礎,所以他特別注意研究這個經濟制度。馬克思的主要著作就是專門研究現代社會即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制度的。”馬克思致力於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使這門科學革命化。”

資本論》

資本論》的版本很多,馬克思恩格斯在世時,每出一版,都寫了序或跋,這些序言和跋文構成《資本論》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們成爲我們學習《資本論》的入門向導。有關《資本論》第一卷的序言和跋一共有七篇,其中前四篇是馬克思自己寫的,後三篇是恩格斯寫的。在這七篇的序言和跋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在這幾篇序言和跋文裏,講到了有關《資本論》的許多重要問題。例如,關於《資本論》的寫作和出版過程,關於《資本論》的研究對象和目的,關於《資本論》的方法和結構,關於政治經濟學的階級性,以及學習《資本論》時需要注意的問題,等等。《資本論》是1859年發表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續篇。

馬克思在大學本來是學法律專業的,但主要精力卻用在哲學和歷史的研究上。1842―1843年,馬克思在擔任《萊茵報》主編期間,遇到要對物質利益問題發表意見的難事。當時普魯士萊茵省議會通過了“林木盜竊法”,公然侵犯貧民階級的權力。不久,馬克思又遇到摩塞爾河流域釀造葡萄酒的農民的經濟狀況問題。這些物質利益的衝突,是促使馬克思去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最初動因之一。

於是,從1843年起,馬克思开始系統地收集資研究政治經濟學,撰寫了一系列重要的著作,到四十年代末已初步形成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是《資本論》的創作和完成時期。1857―1958年,馬克思寫了一部篇幅巨大的手稿,即《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這是他創作《資本論》的最初嘗試,通常稱它《資本論》第一稿。

資本論》第一卷出版後,馬克思繼續進行修改和再版工作,並幫助出版《資本論》第一卷俄文譯文,校訂法文本。同時,還積極收集材料,改寫第二卷和第三卷,直到他的心髒停止跳動時,在他面前書桌上還放着正在修改的《資本論》原稿。
資本論》是馬克思獻給全世界無產階級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學文獻。它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成爲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強大思想武器。

觀點
資本論》

馬克思在這部作品中對古典經濟學家,如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人的理論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全新的觀點,同時吸收了黑格爾的辨證法方法,也受到了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傅裏葉、聖西門等人的影響。馬克思自己認爲他的目的是:“用辨證的方法,經過批判,得出一個科學的結論”,通過分析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找出現代社會的運動規律”,爲現代工人運動提供科學的依據。爲此,他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中埋頭鑽研經濟材料達12年。

馬克思認爲,資本主義最主要的不公平在於對勞動的剝削,勞動者得到 的報酬要低於他們所生產的價值,其剩余價值被擁有生產資料的僱主獲得,生產資料的個人佔有與生產產品的社會化矛盾必然會導致周期性地經濟危機發生。他力圖揭示資本積累的過程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他認爲“商品”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最基本單元,商品流通和對利潤的追求會導致社會中經濟與道德的衝突和分裂,主觀的道德價值和客觀的經濟價值會分道揚鑣,政治經濟學應該研究價值分配方式,使經濟學的發展符合法律和道德觀念。

馬克思認爲政治經濟學家應該按照客觀規律去研究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社會的經濟發展規律如同自然科學一樣”,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人們應該了解這種規律,依照客觀規律行事。商品生產要進行社會化,要有意識地控制商品生產,以使其達到最大的利用度。《資本論》提供的是認識世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而不是現成的教條。

研究對象
資本論》
資本論》的研究對象是什么?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交換關系。”對於馬克思這句話中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含義,在我國經濟學界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的把它理解爲生產關系,有的把它理解爲生產力生產關系的統一,有的把它理解爲勞動方式,也有的把它理解爲用什么工具進行生產,等等。究其原因,“生產方式”一詞是一個多義詞,馬克思在不同的場合使用它時,就有不同的含義。因此,作爲《資本論》研究對象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含義,只能以全書的中心內容和主題爲根據,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釋。

資本論》就是論資本,而資本是帶來剩余價值價值,沒有剩余價值就不存在資本,而沒有資本也就不能帶來剩余價值。所以,我們說資本範疇是《資本論》的中心內容,也可以說,它的中心內容是剩余價值。縱觀《資本論》四卷,其中第一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價值的生產問題,第二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價值的實現問題,第三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價值分配問題,第四卷是剩余價值理論的發展史。可見,《資本論》是研究資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以及剩余價值的實現和分配問題。所以,在《序言》中提到的“資本主義方式”,是指以資本主義所有制爲基礎的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相結合的方式,這屬於廣義的生產關系,它包括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各方面的關系。而“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則是指直接生產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狹義的生產關系,它從屬於廣義的生產關系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把政治經濟學看成是研究財富的科學,馬克思第一次確定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生產關系,這是和資產階級經濟學根本對立的。

資本論》是以英國作爲研究的主要對象。馬克思說:“到現在爲止,這種生產方式的典型地點是英國。因此,我在理論闡述上主要用英國作爲例證。”這是因爲當時的英國是資本主義發展比較早和比較成熟的國家。但是,《資本論》所揭示出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並不只限於英國,對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都是適用的。

資本論》

《第一版序言》第5―9段就是說明這個問題。馬克思特別提出,對德國來說,“這正是說的閣下的事情。”當時,德國資本主義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在政治上封建貴族還佔統治地位,在經濟上還存在農奴制。因此,在德國,不僅存在着“現代的災難”,即資本主義剝削,而且還存在“古老的陳舊的生產方式以及伴隨着它們的過時的社會關系和政治關系還在苟延殘喘”,不僅受“活人”即資本主義剝削,而且受“死人”即封建制度的剝削。“活人抓住死人”,即封建主義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所以,“不僅苦於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而且苦於資本主義生產的不發展。”盡管德國和英國相比有這樣的差異,但《資本論》所揭示的規律在資本主義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都必然發揮作用,“工業較發達的國家向工業較不發達的國家所顯示的,只是後者未來的景象。”和英國相比,德國等歐洲大陸雖然還比較落後,但英國的變革過程達到一定程度後,一定會波及到歐洲大陸。隨着資本主義的發展,無產階級革命不可避免。但是,這種革命是用暴動的形式還是用較少流血的和平方式,要由工人階級的政治覺悟、組織程度和力量壯大等情況來決定。

根據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生產力和生關系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從來不存在沒有生產力生產關系,也不存在沒有生產關系生產力,所以研究生產關系必須聯系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決不能孤立地研究生產關系。在《資本論》及其手稿中,常常可以看到馬克思關於技術、自然科學等問題的深湛見解,但它是把生產力當作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決定者和推動力來研究的。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不僅從生產力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中來研究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而且還從生產關系的總和(即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相互作用中來研究生產關系。列寧在談到《資本論》時,曾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比做“骨骼”,而把適合於這種生產關系上層建築比做“血”和“肉”。要使骨骼有血有肉,就必須聯系上層建築研究生產關系,但其實質,仍然是以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作爲研究對象。

資本論》以生產關系作爲研究對象,其最終目的是要“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揭示出這些規律,也就同時揭示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是一種不以人們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過程,即使探索到了它的發展規律,“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但是,無產階級在反對資本主義的鬥爭中,認識和運用經濟規律,卻能減輕革命過程中的痛苦。

意義及貢獻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發生和發展,揭露了它的內在本質和矛盾,指出社會主義革命的必然性和共產主義的必然性。其基礎是剩余價值學說,馬克思根據這一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祕密,科學地論

資本論》手記
證了無產階級必然要爲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和消滅人剝削人的現象而鬥爭。《資本論》以深沉犀利的筆觸揭示了資本主義積累的普遍規律,對資本主義及其辯護士進行了嚴厲的指控,是具有鮮明的黨性的著作。馬克思的思想武裝了全體工人階級,並在政治經濟學上完成了一個偉大的革命。全書所涉及的有關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和文化的研究,都反映着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觀和階級鬥爭學說。因此,《資本論》也是一部天才的哲學著作,同時,以其對英國社會經濟歷史的高度概括又可稱得上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

就這部書的歷史意義,恩格斯曾說:“自地球上有資本家和工人以來,沒有一本像我們面前這本書那樣,對於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資本和勞動的關系,是我們現代全部社會體系所賴以旋轉的軸心,這種關系在這裏第一次作了科學的說明,而這種說明之透徹和精闢,只有一個德國人才能做到,這個人就是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點,把現代社會關系的全部領域看得一覽無遺”。

資本論》是一百多年前的著作,當今世界的形勢已發生巨大的變化,但它的基本理論仍然是今天的人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馬克思的思想已經獲得全人類的意義,他不僅爲19世紀的人類所擁有,爲20世紀的人類所重視,而且,作爲人類的一筆寶貴的思想遺產,在以後人類各個世紀中,它都將被繼承、被發揚光大。

資本論》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的全部發展過程,以數學般的准確性證明這一發展的方向必然引導到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確立。《資本論》武裝了無產階級,成爲無產階級進行革命鬥爭的強有力的理論武器,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光輝燦爛的科學巨著。

評論
書評著作

馬克思嘔心瀝血寫作《資本論》花費了40年時間,在這期間他留下了浩繁的創作手稿。馬克思爲構建他那龐大而又深邃的勞動價值學說耗費了畢生精力,生前僅來得及正式出版了《資本論》第一卷,以後由於種種原因,在馬克思去世之前《資本論》其余各卷均未能問世,哪怕像手抄本之類也未曾見流傳於世間。馬克思去世以後,恩格斯爲完成馬克思的夙愿,精心整理馬克思的手稿,直到1885年《資本論》第二卷方能與讀者見面,而第三卷延至1894年才得以公諸於世。從第一卷的正式出版到第三卷的公开面世,期間相距27年。至於《資本論》第四卷的問世時間更晚。恩格斯臨終之前深知已來不及完成第四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只得托付給考茨基等人。1905年至1910年,考茨基終於將第四卷分別整理出版。考茨基在整理馬克思手稿的過程中自作主張地做了許多刪改和變動,再加上其他一些政治方面的原因,這個第四卷的版本實際上被否定了。我們現在見到的《資本論》第四卷最早的版本,已是前蘇聯於1954年至1961年間重新根據馬克思手稿整理出版的俄文版本。如果以這一版本的問世時間爲准,《資本論》第四卷的真正問世相距第一卷的正式出版已經遙隔一個世紀之久。

縱觀迄今所有的經濟學著作,甚至世界上所有的學術著作,都沒有如此漫長的問世經歷。這個絕無僅有的問世經歷毫無疑問地左右了後人對馬克勞動價值學說的理解。當《資本論》第一卷出版之時,正值歐洲革命風起雲湧之時,這本著作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後又被翻譯成俄文版、法文版和英文版等各種外文譯本,在世界範圍內廣爲傳播。而到了《資本淪》第二、三卷問世時,歐洲革命正轉入低潮,人們對《資本論》的關切程度已遠不如前。可見,人們對馬克勞動價值學說的理解主要形成於《資本論》第一卷廣爲傳播的時代,當《資本論》第二、三卷分別間隔將近二三十年之後出版時,人們對《資本論》的認識早已經典化、公式化了。

馬克勞動價值學說在20世紀初葉以前蘇聯傳入中國,傳播進來的基本上也是幾成定式的解釋框架和經典原理。這些經典原理也都是出自於《資本論》第一卷,以致於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國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也只涉及《資本論》第一卷的內容。中國對《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的普遍關注乃是改革开放以後的事情了。更不用說《資本論》第四卷至今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熱門資訊更多

TSFOREX用戶登錄
captcha
TSFOREX用戶注冊
TSFOREX密碼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