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收入


概念介紹
  國民收入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通常爲一年)內物質資料生產部門的勞動者新創造

pic-info">國民收入

價值的總和,即社會總產品價值扣除用於補償消耗掉的生產資料價值余額。在使用價值上,國民收入是由體現新創造價值生產資料消費資料所構成。創造國民收入的物質生產部門,有農業、工業建築業和作爲生產過程流通過程內繼續的運輸業、郵電業以及商業等。
  它是反映整體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因此常被使用於宏觀經濟學的研究中,亦是國際投資者非常關注的國際統計項目
  反映國民收入的兩個主要統計數字是本地生產總值(GDP, 即國內生產總值) 及本地居民生產總值 (GNP, 即國民生產總值),前者計算一段特定時期本地進行的生產,而後者則計算本地居民的總體收入
  一個國家國民經濟各個生產部門在一個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的總和。就是從一個時期內的社會總產品價值中,減去生產上消耗掉的生產資料價值後剩余的部分。統計數
  兩個統計數字都涉及生產的概念,是指投入資金、勞力及企業精神的結果,所以純從資產價格變動而取得的利潤並不計入。另外,關於本地居民是指所有以該國家或地區爲經濟利益中心

pic-info">國民收入

的個人及機構,與其國籍及資金來源地無關,所以本地居民亦包括長期在該地區工作的外來勞工及外資公司
  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國民收入會經常被比較,除直接比較外,亦會計算人均的國民收入,以增加其可比性。而不同地區的國民收入通常會以本地貨幣計算,所以需要以當期的匯率先作轉換,另外亦有一些做法是以購买力平價轉換,以避免因匯率的扭曲可能。
  另一方面,同一地區不同時期的國民收入亦會經常被比較,通常不會直接比較,而是會扣除價格變動後,計算出固定價格或實際國民收入,才作比較。至於未扣除價格變動的國民收入則稱爲當時價格或名義國民收入
  還有,國民收入亦會被用於反映該地區居民的富足情況,但是有其限制。
  國民收入並沒有包括不在市場進行的生產,如家庭主婦的生產並沒有計入。
  國民收入並沒有反映資源的投入,如長工時的投入及大量天然資源的使用並沒有計入。
  國民收入只反映當期的收入,並沒有反映累積的收入
  國民收入沒有反映收入分布。
  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通常爲一年)內物質資料生產部門的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的總和,社會總產品價值扣除用於補償消耗掉的生產資料價值余額。國民收入在物質形態上表現爲體現新創造價值生產資料消費資料兩部分。創造國民收入的物質資料生產部門主要有:工業、農業、建築業和爲生產服務運輸業、郵電業等。商業部門中的分類 、包裝、保管等勞動,作爲生產過程流通領域的繼續,也創造一部分國民收入。增長因素
  主要有:
  社會投入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量的增加。在社會勞動生產率不變的條件下,國

pic-info">國民收入

收入價值量和使用價值量同社會投入的勞動量成正比。投入的勞動量愈大,國民收入價值量和使用價值量就愈大,反之,就愈小。
  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物質形態上的國民收入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成正比,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國民收入增長得就越快。在社會投入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量爲一定的條件下,國民收入的使用價值量同社會勞動生產率成正比,社會勞動生產率愈高,國民收入的使用價值量就愈大,反之,就愈小。當社會勞動資源已得到較充分的利用、經濟的發展達到較高水平的階段時,發展科學技術,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是增加國民收入的主要途徑,也是增加按人口平均計算的國民收入的根本途徑。
  生產資料利用的節約。這意味着社會總產品中用於補償消耗了的生產資料的減少,從而使國民收入的使用價值量增加。節約生產資料可以用同量生產資料生產更多的社會總產品,從而使得同量社會總產品中,國民收入所佔的比重相對增大 。在這3個決定因素中 ,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國民收入增長的最重要的因素。 國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在創造國民收入的物質資料生產部門的各方面當事人之間進行的。再分配則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在物質生產部門與非物質生產部門之間、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各部分人之間進行的。一般來說,國民收入分配是借助於稅收價格保險費、國家預算經濟槓杆進行的。國民收入經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後,按其最終用途分爲積累基金消費基金,分別用於積累和消費。反映情況
  國民收入是反映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人均國民收入則是直接反映這個國家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綜合指標。國民收入作爲綜合指標,它可以反映社會再

pic-info">國民收入

生產及其最終結果;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國民收入反映不同的社會經濟關系。例如,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國民收入所體現的積累與消費的關系,反映的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經濟利益對抗的關系;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國民收入所體現的積累與消費的關系,反映的則是勞動人民長遠利益與目前利益之間的經濟關系。國民收入作爲一個國家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的總和,能夠比較准確地反映這個國家新增加的物質財富,因而也是反映宏觀經濟效益的綜合指標
  是一個綜合性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國民收入泛指國民生產總值國民生產淨值、國民收入、個人收入個人可支配收入5個總量,及其相關指標;狹義的國民收入僅指國民收入。衡量方法

收入

  是通過加總本國居民、公司和個人直接得自當期貨物和服務生產的收入,即要素收入之總和。對這種由所有要素收入之和給出的國內總收入,只要隨庫存增值對之進行調整,就可以得出按要素成本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如果再加上來自國外的財產收入,就可得出國民生產總值

支出

  是把消費支出投資支出進行加總,從而得出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內總支出。它只是總和最終購买價值,而把所有對中間貨物的支出排除在外。

產出

  是匯總該國的工業和生產性企業在每一生產階段上的增加值。這些增加值之和得出按要素成本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若再包括來自國外的財產收入,它就能給出國民生產總值分配使用
  國民收入在生產出來以後,要進行分配分配過程分爲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

pic-info">國民收入

配是在參與直接生產過程的各方面當事人之間進行的。再分配則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在物質生產領域和非物質生產領域之間,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各部分人之間進行的。在非物質生產領域從事活動的人,如國家行政人員、軍人、文化和藝術工作者、教師、醫務人員等,他們的收入是通過國民收入分配形成的。國民收入分配一般借助於稅收價格保險費和國家預算經濟槓杆進行。通過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各個階級、各個社會集團、各部分人、各個部門、各個方面的最終收入,最後作爲消費基金和積累基金分別用於消費和積累。 
  國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在創造國民收入的物質資料生產部門的各方面當事人之間進行的。再分配則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在物質生產部門與非物質生產部門之間、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各部分人之間進行的。一般來說,國民收入分配是借助於稅收價格保險費、國家預算經濟槓杆進行的。國民收入經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後,按其最終用途分爲積累基金消費基金,分別用於積累和消費指標作用
  國民收入是反映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人均國民收入則是直接反映這個國家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綜合指標。國民收入作爲綜合指標,它可以反映社會再生產及其最終結果;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國民收入反映不同的社會經濟關系。例如,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國民收入所體現的積累與消費的關系,反映的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經濟利益對抗的關系;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國民收入所體現的積累與消費的關系,反映的則是勞動人民長遠利益與目前利益之間的經濟關系。國民收入作爲一個國家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的總和,能夠比較准確地反映這個國家新增加的物質財富,因而也是反映宏觀經濟效益的綜合指標
  我國已經具備國民收入倍增條件
  上調個稅起徵點、上調最低工資等事關居民收入的具體措施,常常會成爲媒體關注的熱點話題。 近日,就收入分配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以及改革阻力、方向等問題,本報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進行了專訪。蘇海南透露,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年內應該會出來。
  

pic-info">國民收入

正視貧富差距拉大問題
  問:有報道說,收入分配方案目前仍處於研究和起草階段。您能否告訴大家,收入分配方案什么時候能夠出台?收入分配改革如再久拖不決,會有什么後果?
  蘇海南:收入分配方案今年內應該會出台,因爲中央提出有關方針已有幾年了,現實問題已經非常嚴重,現在收入分配不合理、貧富差距拉大是公認的、不爭的事實,如果再不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會導致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
  收入分配領域的很多問題,已引起老百姓的不滿。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城鄉居民之間收入差距維持在3.3倍左右,行業差距最高達到了15倍之多;10%的最高收入戶與10%的最低收入戶人均收入相差20多倍,少數金融國有企業高管的年薪水平是社會平均工資的100多倍,而個別企業高管的天價薪酬是社會平均工資的2000多倍。
  另外,部分企業存在拖欠、克扣工人工資的情況,同工不同酬的現象普遍存在,一些壟斷企業享有高水平的津貼補貼福利待遇,與一般用人單位拉开了不合理差距。而且,二次分配制度也不完善。比如用於民生建設特別是社會保障方面的額度不夠大,轉移支付給農村、貧困地區的資金還不夠多,且並沒有完全將其分配比例制度化。這些問題必須加快解決。
  問:您認爲導致當前收入分配不合理、貧富差距拉大的根源何在?
  蘇海南: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等環節不合理造成的制約和影響。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不合理放大了由生產力不平衡、自然資源等客觀條件形成的收入差距,成爲收入差距不合理的主要根源。二是經濟社會體制存在弊端的影響和制約。經濟社會體制存在的弊端進一步惡化了收入分配的突出問題,擴大了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差距,成爲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深層次根源。三是收入分配體系不健全問題的制約和影響。收入分配體系涉及一次、二次、三次分配領域,時至今日,該系統還存在不少缺陷。收入分配體系不健全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直接原因。
  國企利潤上繳要合理
  問:您說過,“少數人、少數單位、部門或行業通過資源壟斷、行政權力、市場獨佔、特殊身份等非勞動因素,撈取了不公平、不合理的利益,這些成爲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阻力。”請您分析一下這種改革阻力的具體形成機理。
  蘇海南:有些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需要國有壟斷經營,這是可以理解的;有些競爭性領域仍然有國有企業暫未退出也是可以接受的;國有企業普遍得到政府關照,也是難免的。但是如果國有企業不相應地建立合理的利潤上繳制度,把佔用國家資源等獲得的收益都看成是本單位的,這顯然是錯誤的,也是不公平的。
  那些通過行政權力、資源壟斷市場獨斷、特殊身份等非勞動因素獲得的利潤,如果不被剔除,反而成爲國有企業人員的收入之源,顯然不公平、不合理。這給相關的主管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定要出於公心,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角度,參與有關宏觀調控政策的制定,同時積極履行自己的職責,加強對既得利益集團不公平、不合理收入的調控。各有關主管部門絕不能站在自己部門的角度,更不能站在自己分管的既得利益集團的角度,來阻撓收入分配改革新政策的出台。

pic-info">國民收入

問:國企利潤應上繳的比例在多少合適?如何確保其上繳的利潤用於民生需求
  蘇海南:現在是上繳5%到10%的利潤額度,首先我覺得這個比例肯定是低了,應該提高;其次是提高比例上繳利潤國有企業產權轉讓收益,都應該明確主要納入社保基金或者其他用於民生的轉移支付账戶裏面。而且,所上繳的每一筆利潤使用的來龍去脈,都必須有明確的記錄,要讓人大代表能夠看得懂,以便更好地履行他們的監督職能,確保這些錢主要用於民生建設。
  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問:有人提議,中國也應該搞“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您對此怎么看?
  蘇海南:這個我們是可以借鑑的,畢竟日本當年做了,效果還不錯。中國現在應該說基本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應該在“十二五”規劃或者政府的工作計劃裏面,酌情考慮或者採取類似的做法。如果年均工資增長15%以上,五年左右就可以翻一番。所以,經過測算以後,不妨也可以提出這樣的目標。但是要講清楚,這是一個宏觀的大盤子,在具體落實的時候,不是人人收入都翻一番,只能力爭大多數人收入有大幅度增加。
  問:您說我們已經具備了這樣的條件,具體體現在何處?
  蘇海南:中國的GDP增速現在還在8%以上,最重要的是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了4000美元,已經是偏低中等收入國家了,而且到2020年,要實現全面小康,所以,我們有責任、有能力讓老百姓收入增長得更快一些。這些年,總的來看,居民收入增長、勞動收入的增長是偏低的,是低於GDP和平均勞動生產率增長水平的。這幾個因素的累加,再加上黨的十六大、十七大早就明確要提高兩個“比重”,要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老百姓有這個熱切的期盼,因此我們現在做這樣一個“倍增”的安排,不管是對外宣布或者是內部掌握,都是應該予以考慮並做出決策的.經濟意義
  國民收入指標綜合地反映一國的經濟實力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特別是,一國按人口平均計算的國民收入額,是反映該國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項重要的綜合指標
  國民收入的生產結構和經濟成份結構指標綜合地反映一國的國民經濟結構。
  國民收入指標綜合地反映社會再生產中各種錯綜復雜的經濟關系。在不同的生產方式下國民收入具有不同的社會性質,反映着不同的經濟關系。例如,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民收入用於消費和積累的比例反映人民的目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等經濟關系;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者的消費部分與資產階級的消費資本積累的部分之間的比例則從一個側面反映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經濟利益對抗的關系。
  國民收入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中的各種比例關系,例如,消費基金和積累基金比例關系及其內部各部分之間的比例關系,是社會再生產中的重要比例關系,對社會再生產的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國民收入是反映宏觀經濟效益的綜合指標,例如,國民收入的增長額同積累額進行比較用以考察積累的經濟效益等。由於國民收入扣除了物質消耗的因素,避免了社會總產品生產資料消耗的價值的重復計算造成的虛假現象,因而能夠比較准確地反映社會新增的物質財富。由於國民收入指標經濟意義,世界各國都在進行國民收入的計算和分析。
  資本主義國家計算國民收入的理論和實踐 資產階級經濟學,無論是古典經濟學和庸俗經濟學,都不能正確地說明國民收入的本質、來源和分配的規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A.斯密,一方面承認勞動是所得的源泉,勞動創造價值,但另一方面他認爲在社會產品價值中不包括生產資料的轉移價值,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社會產品的全部價值分解爲工資利潤和地租三種收入;勞動得工資,資本利潤,土地得地租;工資利潤和地租構成“純收入”,並作出價值是由這三種收入構成的結論。斯密的這個庸俗見解,後來被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奉爲教條。他們利用“斯密教條”,發展了古典經濟學關於價值理論和再生產理論中的庸俗成份。例如,J.-B.薩伊鼓吹“生產三要素”,認爲價值是由勞動、資本和土地三個要素“提供了生產性服務”的結果;工資利潤和地租是由此取得的相應的“收入”。薩伊提出了所謂“三位一體”的分配公式:勞動得工資資本利息、土地得地租。這就根本否定了勞動是創造資本主義國民收入的唯一源泉,掩蓋了產業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對僱傭勞動者的剝削。馬克思說:薩伊的“這個公式也是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的,因爲它宣布統治階級的收入源泉具有自然的必然性和永恆的合理性,並把這個觀點推崇爲教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39頁)。
  “斯密教條”和薩伊的“三位一體”公式是資本主義國家計算國民收入的理論根據。這種計算抹殺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的區別,否定各階級和階層收入的性質和來源的區別,把國民收入解釋成全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各種職業人員的收入總和。例如,美國按部門計算的國民收入,就包括政府官吏的薪金、非生產性的服務收入銀行保險業的收入等等。在薪金項內,既包括生產工人的工資,也包括經理人員的薪金等等。按照這種計算,不僅在物質生產領域中創造國民收入,而且在非物質生產領域中也創造國民收入,不僅從事物質生產的勞動者創造國民收入,而且凡是有收入的人,包括牧師、警察、軍人、法官、食利者、賭場老板,等等,都創造國民收入,從而掩蓋了勞動和資本、剝削和被剝削的對立關系。所以資本主義國家統計中的國民收入有極大的虛假性和欺騙性。社會主義國民收入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者在一定時期(通常是一年)所創造的社會淨產值。從實物形態看,它表現爲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當年新創造的那一部分社會產品,包括全部消費資料和扣除了用於補償本年度已消耗的生產資料以後所剩下的那部分生產資料。從價值形態看,它表現爲該年社會耗費的全部活勞動創造的價值,即剩余產品價值和必要產品價值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民收入的絕大部分是由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中的勞動者創造的。還有一部分是由個體所有制經濟和其他非社會主義經濟的勞動者創造的。
  社會主義制度下,國民收入水平是反映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的綜合指標。按人口平均計算的國民收入額反映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國民收入增長速度,基本上反映國家經濟增長的速度。此外,國民收入又是生產增長和節約勞動消耗的綜合體現,它能夠全面反映速度和效益的統一。以國民收入作爲考核各生產部門、各生產單位經營成果的主要指標、可以促進各部門、各單位增加生產,厲行節約,提高經濟效益,爲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爲了在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恰當地處理國民收入分配和使用問題,中國的經驗是,要着重研究控制三個主要比例關系:①國民收入使用中積累和消費比例。這是社會財富分配於兩種不同性質的基本用途,體現了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相互關系。一般應當在統籌兼顧的原則下,在人民生活消費逐步有所改善的基礎上,使積累保持於一個合理的必需的界限,以利於擴大再生產,保證重點部門建設,爲國家的經濟振興積蓄力量。②國民收入中國家財政收入所佔比重。它反映國家集中多少純收入,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國家、企業(集體)和個人三者的利益關系。在生產發展的情況下,應當使國家、企業和個人的收入都有適當增加。在一定期間爲了保證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需要,應當使國家財政收入有較快的增長,使其在國民收入中所佔比重保持在一個必不可少的界限上。③國家財政支出基本建設投資撥款所佔比重。這主要表現國家建設規模的大小,基本建設規模是否同國力相適應。如果基本建設撥款所佔的比重過高,必然出現基本建設規模過大,超過國力的可能,引起經濟生活的混亂。反之,如果基本建設撥款所佔比重過低,又會出現基本建設規模過小,不利於國民經濟健康發展。認真研究上述主要比例關系的發展變化,尋找它們在一定條件下的合理界限和規律性,自覺做好對國民收入分配和使用的有計劃調節,對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進一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熱門資訊更多

TSFOREX用戶登錄
captcha
TSFOREX用戶注冊
TSFOREX密碼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