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備金率

簡介
存款准備金率的變化" alt="我國存款准備金率的變化" src="uploads/hdpic/a2_24_42_01300000821754127289422236108_s.jpg">我國存款准備金率的變化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ratio of reserve requirement/Required deposit reserve ratio)

當代各國都由中央銀行頒布法定准備率,其標准不一。有的國家只頒布一個准備率,即所有金融機構無論其吸收存款數額大小,都按統一的標准繳納存款准備金;有的國家則對不同性質的金融機構實施不同的法定准備率,如商業銀行信托投資公司信用合作社等分別實行不同的法定准備率;也有的國家按存款規模的不同實施不同的法定准備率存款規模越大,則法定准備率越高。

存款准備金制度下,金融機構不能將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存款准備金,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備金制度有利於保證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正常支付。隨着金融制度的發展,存款准備金逐步演變爲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當中央銀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時,金融機構可用於貸款資金增加,社會的貸款總量貨幣供應量也相應增加;反之,社會的貸款總量貨幣供應量將相應減少。

央行決定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是對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旨在防止貨幣信貸過快增長。多年以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但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也進一步凸顯,投資增長過快的勢頭不減。而投資增長過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貨幣信貸增長過快。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可以相應地減緩貨幣信貸增長,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作用

在實行中央銀行制國家,法定准備率往往被視作中央銀行重要的貨幣政策手段之一。中央銀行調整法定准備率金融機構以及社會信用總量的影響較大。從直觀上看,中央銀行規定的法定准備率越高,商業銀行等上繳的存款准備金就越多,其可運用的資金就越少,從而導致社會信貸總量減少;反之,如果中央銀行規定的法定准備率低,商業銀行等上繳的存款准備金就少,其可運用的資金來源就多,從而導致社會信貸量增大。

准備金率" alt="准備金率" src="uploads/hdpic/a3_34_81_01300000196604122216812281285_s.jpg">准備金率與派生存款的關系

進一步分析,法定准備率派生存款的關系爲:

式中D爲派生存款;E爲原始存款;r爲法定准備率;1/r爲存款貨幣的擴張乘數,它與法定准備率呈反比變化法定准備率越低,存款貨幣擴張乘數越大;反之,則越小。

副作用

雖然法定准備率調整對社會貨幣供應總量有較大的影響,但很多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的中央銀行在實施貨幣政策時往往把重點放在貼現率的調整公开市場業務操作上。因爲調整法定准備率雖然能帶來在調整貨幣供應總量政策上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給社會帶來的副作用也是很明顯的。法定准備率的微小變動也會引起社會貨幣供應總量的急劇變動,迫使商業銀行急劇調整自己的信貸規模,從而給社會經濟帶來激烈的振蕩。尤其是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准備率時,導致社會信貸規模驟減,使很多生產沒有後繼資金投入,無法形成產能力而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各國中央銀行調整法定准備率時往往比較謹慎。

有專家稱,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其負面作用要大於正面作用,因爲它主要擠壓的是中企業貸款,不利於解決就業收入分配、啓動內需。相比較而言,提高利率則更有利,可以減少投資消費,使得通脹壓力緩解,也能減少資產泡沫,逐步讓儲蓄利率爲正,否則就等於政府直接把資金趕到股市、房市[1]

存款准備金制度下,金融機構不能將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存款准備金,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備金制度有利於保證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正常支付。隨着金融制度的發展,存款准備金逐步演變爲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當中央銀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時,金融機構可用於貸款資金增加,社會的貸款總量貨幣供應量也相應增加;反之,社會的貸款總量貨幣供應量將相應減少。

准備金率" alt="准備金率" src="uploads/hdpic/a3_22_75_01300000027077120098750166448_s.jpg">上調准備金

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中國的存款准備金制度是在1984年建立起來的,近二十年來,存款准備金率經歷了六次調整。1998年以來,隨着貨幣政策由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轉化,中國存款准備金制度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進行調整。自1998年以來中國存款准備金率進行過兩次大的調整,一次是1998年3月將存款准備金率由13%下調到8%,一次是1999年11月存款准備金率由8%下調到6%。最近的一次是從2004年4月25日起,提高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即存款准備金率由現行的7%提高到7.5%.

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將是使銀行信貸膨脹遭到遏制,不良貸款反彈壓力也將持續存在,銀行業績增長令人擔憂。這些擔憂反映到股票市場上,可能意味着下半年銀行股將難以走強。而如果銀行能夠成功實現向零售銀行業務的轉變,大幅提高中間業務收入,降低對利息收入的依賴,那么該類銀行無疑將受到投資者追捧。

相關事例

在普遍預計2008年5月份CPI“比較樂觀”的情況下,央行出其不意地宣布上調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其中有兩個主要原因促使央行出重拳。一是央行不愿補貼全世界的行爲長期持續下去。二是越南的金融危機讓管理層看到了前車之鑑。

6月7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上調存款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分別於2008年6月15日和25日按0.5個百分點繳款。此舉意味着,經過年內5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至6月底存款准備金率將高達17.5%。

准備金率" alt="准備金率" src="uploads/hdpic/a3_53_88_01300000196604122216887321688_s.jpg">央行上調存款准備金
此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有四個鮮明的特點。其一,上調幅度爲1個百分點,在歷史上僅3次,最近一次爲2007年12月25日。其二,分兩次按0.5個百分點繳款,爲銀行應對流動性管理預留緩衝時間。其三,地震災區法人金融機構暫不上調,表明了央行對災區重建的支持。其四,在5月份CPI數據公布前宣布,打破了前期上調規律。

單從數據上看,央行回收流動性的態度十分堅決。年初金融機構存款規模大致在40萬億元,執行的存款准備金率爲13.5%,對應的存款准備金繳存規模爲5.4萬億元。至6月底,存款准備金率上調至17.5%,金融機構存款規模預計爲44萬億元,繳存的存款准備金將增至7.7萬億元。僅半年的時間,金融機構需多繳存2.3萬億元的存款准備金

毋庸置疑,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初衷之一還是爲了抑制通貨膨脹。4月份數據顯示,M2同比增速出現反彈,由3月底的16.29%增長至16.94%,PPI則繼續上揚,由3月底的8.0%攀升至8.1%,CPI持續高位運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央行採取上調存款准備金率的方式,繼續執行從緊的貨幣政策,自然也無可厚非。

至於在CPI數據公布前宣布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很明顯不單爲抑制通貨膨脹而來。首先,從宣布的時間來看,按慣例爲避免對股市造成衝擊,一般會選擇周五收盤之後。而此次上調則選擇非工作日的端午節前夕,距CPI數據公布已不足一周時間,似乎沒有太大的必要。其次,從上調幅度來看,明顯超出市場CPI的預期。市場普遍認爲5月份CPI會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主要是基於對農產品(15.18,-1.48,-8.88%,吧)及食品價格下跌的判斷。中金公司甚至認爲,CPI會降至7.7%—8.1%區間。

4月份M2增速反彈央行按季度控制商業銀行貸款投放,出現的翹首效應,料5月份會隨貸款投放趨緩出現回落PPI雖然處於高位,但其對CPI的傳導有一個時間過程,且在鋼材、煤炭大幅漲價後,近期煤炭價格开始回落PPI趨勢性下跌值得期待。基於上述認識,5月份的CPI應該比較樂觀,央行在公布數據後例行上調0.5個百分點的存款准備金率,似乎已經足夠了。因此,央行的破例之舉,難免會爲市場留下猜測空間。

至少還有兩方面的原因,才促使央行此次重拳出擊。其一,央行不愿補貼全世界的行爲長期持續下去。衆所周知,中國經濟增長長期依賴的是低要素價格,勞動力成本低,資源價格更低。表現爲長期存在的低成品油價格,煤電倒掛等。後果是什么呢?中國的工業制成品具有成本優勢,大量出口,但背後卻是政府在大量補貼資源行業。比如,一季度中石化就獲得國家財政補貼76億元。也就是說,中國人民在要素價格扭曲的體制下,在補貼全世界的富人。要徹底解決上述問題,怎么辦呢?只能是把成品油價格放开,讓供求關系來決定價格。在目前CPI持續高企的情況下,顯然不具備實施條件,只能等CPI形成趨勢回落後,一系列價格改革才能放手去做,不至於對CPI形成新的壓力。

其二,越南的金融危機讓管理層看到了前車之鑑。作爲新興市場國家,越南正陷入金融危機的泥潭。國際貿易持續逆差,外資出逃,5月份CPI更是高達25.2%,半年時間股市大跌58%,且還在繼續。種種跡象表明,越南宏觀經濟蝴蝶效應正在向周邊國家蔓延,而中國很可能就會首當其衝。比較可能的情況就是大量出逃的國際資本,爲套利而湧入中國,在FDI國際貿易的外衣下,瘋狂炒作資產價格,迫使人民幣快速升值,進而全身而退,威脅中國金融安全。在上述背景下,央行採取更嚴厲的貨幣緊縮政策,從源頭上抑制投資需求,爲的就是未雨綢繆。

因此,央行繼續採用數量型調控工具,大幅度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可謂用心良苦。從政策傳遞的信息看,近期加息的可能性不大,銀行信貸投放可能會進一步放緩,貸款額度也將出現剩余,中小銀行流動性風險凸顯。

相關詞條
ing="1" cellpadding="1" bgcolor="#ffffff" align="center">
泡沫經濟 阿羅悖論 品牌生命周期 企業財務文化 福特主義 現代經濟 財務控制
實體經濟 會計政策 銀行承兌匯票 混合經濟體制 補償貿易 貨幣資本 外匯匯率
國際租賃 財務分析 摩根大通公司 布雷頓森林體系 商品流通 炫耀性消費 溢出效應
貨幣替代 信用危機 摩根士丹利 信息不對稱理論 項目融資 消費者剩余 國資委
機會成本 3F危機 巴克萊銀行 規模經濟理論 綠色會計 貨幣數量論 印花稅

熱門資訊更多

TSFOREX用戶登錄
captcha
TSFOREX用戶注冊
TSFOREX密碼找回